ArchLinux基础命令

owofile Lv5

ArchLinux基础命令

Arch Linux 简介

Arch Linux 是一个轻量级的、灵活的 Linux 发行版,以简洁性和KISS原则(Keep It Simple, Stupid)为设计理念。它主要面向高级用户,为他们提供了一个高度可定制的环境。Arch Linux 不仅适合那些希望深入理解 Linux 的用户,还鼓励用户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系统配置。

安装

下载官方ios

https://archlinux.org/download/

下载完成后烧录到U盘,我使用的烧录软件是:balenaEtcher-Portable-1.18.11.exe

烧录完成后,插入U盘,不同的电脑型号不同,我的是F8进入引导界面选择USB

开始进入引导安装界面,这里提供两种方法安装,自定义安装和快速安装,这里演示快速安装

首先使用iwctl进行连接wif

1
2
3
4
5
6
7
iwctl
device list
station wlan0 scan
station wlan0 get-networks
station wlan0 connect SSID
exit
archlinux install

输入 archlinux install后会自动下载一段时间,然后进入界面配置,配置完成后会自动进行安装,等待即可

系统更新

  • pacman

    :Arch Linux 的包管理器,用于安装、卸载和管理软件包。

    • 更新系统:

      1
      sudo pacman -Syu
    • 安装软件包:

      1
      sudo pacman -S package\_name
    • 卸载软件包:

      1
      sudo pacman -R package\_name
    • 查找软件包:

      1
      pacman -Ss keyword

文件和目录操作

  • **ls**:列出当前目录的文件和子目录。

    1
    2
    ls -l # 详细列表
    ls -a # 包含隐藏文件
  • **cd**:改变当前目录。

    1
    cd /path/to/directory
  • **pwd**:显示当前工作目录。

    1
    pwd
  • **mkdir**:创建新目录。

    1
    mkdir new\_directory
  • **rm**:删除文件或目录。

    1
    2
    rm file.txt # 删除文件
    rm -r directory\_name # 递归删除目录

Rofi来打开软件窗口

在 Arch Linux 及其他 Linux 发行版中,Rofi 是一个非常流行的应用程序启动器和窗口管理器。它主要用于替代默认的 dmenu,并提供了一种更灵活、更用户友好的方式来访问应用程序、窗口和文件。

Rofi 的主要特点

  1. 应用程序启动器:Rofi 可以用来快速启动已安装的应用程序,非常适合那些喜欢键盘操作的用户。
  2. 窗口切换器:Rofi 可列出当前打开的窗口,让用户能够快速切换到所需的窗口。
  3. 自定义:Rofi 支持主题和配置文件,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进行高度定制,包括外观和行为。
  4. 快捷搜索:通过输入关键字,Rofi 可以快速过滤出匹配的应用程序或窗口,使得查找变得更加高效。
  5. 多种模式:Rofi 提供不同的模式,如运行模式、窗口模式、ssh 模式等,满足不同的使用场景。
  6. 可扩展性:用户可以扩展 Rofi 的功能,通过脚本或插件实现更多自定义功能。

如何安装 Rofi

在 Arch Linux 上,你可以通过 pacman 包管理器安装 Rofi:

1
sudo pacman -S rofi

基本用法

安装完成后,你可以通过在终端中输入 rofi 来启动它。例如,如果你想使用 Rofi 作为应用程序启动器,可以在终端中执行:

1
rofi -show run

这将打开 Rofi,并允许你输入要启动的应用程序名称。

Nano

1. 使用 Nano 编辑器

nano 是一个简单易用的命令行文本编辑器。

安装 Nano(如果未安装)

1
sudo pacman -S nano

编辑文件

1
nano /path/to/your/file.txt
  • 使用箭头键移动光标。
  • 输入文本进行编辑。
  • 保存并退出:按 Ctrl + O,然后按 Enter 保存更改;按 Ctrl + X 退出。

Arch Linux 目录结构说明

Arch Linux 的目录结构遵循 UNIX 文件系统的标准,即 Filesystem Hierarchy Standard (FHS)。下面是 Arch Linux 各个主要目录的功能介绍,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它们的作用。

1. /

  • **根目录 (Root Directory)**,所有文件和目录的起始点。所有其他目录都位于此目录之下。

2. /bin

  • 基本用户命令存放的地方,包含系统启动和修复所需的二进制可执行文件。例如:ls, cp, mv 等。

3. /boot

  • 存放启动加载器(如 GRUB)的文件及内核映像文件。例如:vmlinuz-linux 内核文件和启动加载器配置。

4. /dev

  • 设备文件目录,Linux 系统中一切设备(如硬盘、光驱、USB 设备)都以文件的形式存在于此。例如:/dev/sda1 代表一块硬盘分区。

5. /etc

  • 系统配置文件目录

    。该目录包含系统的各种配置文件,例如:网络配置、用户账户、守护进程启动配置等。

    • 常见配置文件:/etc/fstab (文件系统表)、/etc/passwd (用户账户信息)。

6. /home

  • 用户主目录,每个普通用户在 /home 下都有自己独立的目录。例如:/home/username 是用户名为 username 的用户的主目录。

7. /lib/lib64

  • 系统库文件存放目录,主要存储用于支持 /bin/sbin 中的基本命令的共享库。
  • /lib64 目录专门为 64 位库文件设计。

8. /media/mnt

  • 挂载点

    • /media 目录通常用于自动挂载的设备,如 USB 设备或 CD/DVD。
    • /mnt 通常用于临时挂载的文件系统。

9. /opt

  • 可选软件包目录,用于存放那些第三方软件的可选文件。一般是一些大型的、非标准的软件包。

10. /proc

  • 内核和进程信息的虚拟文件系统,包含系统内核、进程、内存等信息。文件内容是动态生成的,例如:/proc/cpuinfo 包含 CPU 信息。

11. /root

  • root 用户的主目录,超级用户的专属主目录,普通用户无权访问。

12. /run

  • 系统运行时的临时文件,用于存放系统进程启动时所需的临时文件和进程间的通信文件。

13. /sbin

  • 系统管理命令,类似于 /bin,但主要用于系统管理员执行的命令,例如:reboot, shutdown 等。

14. /srv

  • 服务数据目录,用于存放由系统提供的服务(如 Web 服务器、FTP 服务器)的数据。例如:Web 服务器的文档根目录可能在 /srv/http

15. /sys

  • 系统设备的虚拟文件系统,类似于 /proc,用于反映设备与内核之间的关系。

16. /tmp

  • 临时文件目录,用于存储各种临时文件,系统和应用程序的临时文件通常都保存在此目录。系统重启时该目录会被清空。

17. /usr

  • 用户二级目录

    ,包含系统程序和库文件的集合。它包括了多个子目录:

    • /usr/bin: 用户应用程序。
    • /usr/sbin: 系统管理程序。
    • /usr/lib: 应用程序的库文件。
    • /usr/share: 存放共享数据,如文档、手册等。

18. /var

  • 可变数据文件

    ,如日志文件、缓存、软件包管理器的数据库等都会存储在此。例如:

    • /var/log: 系统日志文件。
    • /var/cache: 缓存文件。
    • /var/lib: 应用程序状态数据。

这个目录结构遵循 Linux 的标准,并通过合理分配功能使系统更加模块化和易于管理。理解这些目录的功能有助于更好地使用和管理 Arch Linux 系统。

mv 命令的用法简介

mv 命令是 Linux 系统中用于移动文件或目录,以及重命名文件或目录的命令。其基本语法如下:

1
mv [选项] 源文件 目标位置

1. 移动文件

  • 基本用法:

    1
    mv 源文件 目标目录
    • 例子:将文件

      1
      file.txt

      移动到

      1
      /home/user/

      目录下:

      1
      mv file.txt /home/user/

2. 重命名文件

  • 基本用法:

    1
    mv 旧文件名 新文件名
    • 例子:将

      1
      oldname.txt

      重命名为

      1
      newname.txt

      1
      mv oldname.txt newname.txt

3. 移动并重命名文件

  • 你可以同时移动和重命名文件:

    1
    mv oldname.txt /home/user/newname.txt

    该命令将

    1
    oldname.txt

    文件移动到

    1
    /home/user/

    目录并重命名为

    1
    newname.txt

4. 移动目录

  • 基本用法:

    1
    mv 源目录 目标目录
    • 例子:将目录

      1
      folder1

      移动到

      1
      /home/user/

      目录:

      1
      mv folder1 /home/user/

5. 常用选项

  • -i提示覆盖。如果目标文件已存在,使用此选项将提示是否覆盖文件。

    • 例子:移动文件时提示是否覆盖:

      1
      mv -i file.txt /home/user/
  • -f强制覆盖。默认覆盖目标文件,不提示确认(-f 是默认行为)。

    • 例子:强制覆盖已存在的文件:

      1
      mv -f file.txt /home/user/
  • -n不覆盖。如果目标文件已存在,不进行任何操作,也不会提示用户。

    • 例子:不覆盖已存在的文件:

      1
      mv -n file.txt /home/user/
  • -v显示详细信息。显示每个移动或重命名操作的详细过程。

    • 例子:显示移动文件的详细信息:

      1
      mv -v file.txt /home/user/

6. 示例

  • 将多个文件移动到一个目录:

    1
    mv file1.txt file2.txt file3.txt /home/user/
  • 将整个目录(包含文件和子目录)移动到另一个位置:

    1
    mv /path/to/source\_directory /path/to/destination/

7. 注意事项

  • 如果目标目录已存在,mv 会将文件移动到该目录中。
  • 如果目标文件已存在且没有使用 -i-n 选项,mv 会直接覆盖目标文件。

iwctl 使用指南

iwctl 是 iNet Wireless Daemon (IWD) 的一个命令行工具,专用于管理 Linux 系统中的 Wi-Fi 连接。它适用于轻量级、简洁的网络管理需求,特别是 Arch Linux 等发行版。

1. 安装和启动 iwd

  • 安装 iwd

    1
    sudo pacman -S iwd
  • 启动 iwd 服务:

    1
    sudo systemctl start iwd
  • 设置 iwd 随系统启动:

    1
    sudo systemctl enable iwd

2. 进入 iwctl 交互模式

在终端中输入以下命令进入 iwctl 交互模式:

1
iwctl

进入交互模式后,后续的命令都将在此模式下运行。

3. 查看网络设备

  • 使用以下命令列出所有无线网络设备:

    1
    device list
  • 输出示例:

    1
    2
    3
    Devices:
    Name Address Powered Adapter Mode
    wlan0 xx:xx:xx:xx:xx:xx on phy0 station
  • wlan0 是网络接口名,后续步骤中会用到它。

4. 扫描可用 Wi-Fi 网络

  • 在指定设备上扫描 Wi-Fi 网络:

    1
    station wlan0 scan
  • 等待扫描完成后,使用以下命令列出所有可用的 Wi-Fi 网络:

    1
    station wlan0 get-networks
  • 输出示例:

    1
    2
    3
    4
    Available networks:
    SSID Security
    MyHomeWiFi psk
    OpenNetwork open

5. 连接到 Wi-Fi 网络

  • 连接到一个指定的 Wi-Fi 网络(例如

    1
    MyHomeWiFi

    ):

    1
    station wlan0 connect MyHomeWiFi
  • 如果 Wi-Fi 网络需要密码,系统会提示你输入密码。

  • 成功连接后,你会看到类似以下的输出:

    1
    Connected to MyHomeWiFi

6. 断开 Wi-Fi 网络

  • 如果你想断开 Wi-Fi 连接,可以使用以下命令:

    1
    station wlan0 disconnect

7. 显示当前连接状态

  • 查看当前的连接状态,包括 IP 地址、SSID 等信息:

    1
    station wlan0 show

8. 列出保存的 Wi-Fi 配置

  • 显示系统中保存的 Wi-Fi 网络配置:

    1
    known-networks list

9. 删除保存的 Wi-Fi 配置

  • 删除某个保存的 Wi-Fi 网络配置(例如

    1
    MyHomeWiFi

    ):

    1
    known-networks remove MyHomeWiFi

10. 退出 iwctl

完成操作后,可以输入以下命令退出 iwctl 交互模式:

1
exit

示例操作流程(完整流程):

  1. 启动 iwd 服务:

    1
    sudo systemctl start iwd
  2. 进入 iwctl

    1
    iwctl
  3. 查看网络设备:

    1
    device list
  4. 扫描 Wi-Fi 网络:

    1
    station wlan0 scan
  5. 显示扫描结果:

    1
    station wlan0 get-networks
  6. 连接到指定 Wi-Fi 网络:

    1
    station wlan0 connect MyHomeWiFi
  7. 显示当前连接状态:

    1
    station wlan0 show
  8. 退出 iwctl

    1
    exit

常用命令列表

功能 命令
启动 iwd 服务 sudo systemctl start iwd
启用开机自启 iwd 服务 sudo systemctl enable iwd
进入 iwctl 交互模式 iwctl
列出网络设备 device list
扫描 Wi-Fi 网络 station wlan0 scan
显示扫描结果 station wlan0 get-networks
连接 Wi-Fi 网络 station wlan0 connect SSID
断开 Wi-Fi 连接 station wlan0 disconnect
查看当前连接状态 station wlan0 show
列出保存的网络配置 known-networks list
删除保存的网络配置 known-networks remove SSID
退出 iwctl exit
  • Title: ArchLinux基础命令
  • Author: owofile
  • Created at : 2024-09-22 19:13:11
  • Updated at : 2025-04-11 21:18:27
  • Link: https://owofile.github.io/blog/2024/09/22/ArchLinux基础命令/
  • License: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CC BY-NC-SA 4.0.
Comments